公路
基本形成國家高速公路網骨架
到2010年,國家高速公路網骨架基本形成,國省干線公路技術等級進一步提高。
至2007年年底,貫通“五縱七橫”12條國道主干線;2010年,基本建成西部開發8條省際公路通道;重點建設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的“五射兩縱七橫”共14條路線,并力爭到2010年基本貫通。
東部地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網,長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地區形成較完善的城際高速公路網絡;中部地區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干線公路網絡,承東啟西、連南接北的高速公路通道基本貫通;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,實現內引外聯、通江達海。
■沿海港口建設
港口適應度接近1∶1
沿海港口分層次布局進一步完善,煤炭、原油、液化天然氣、鐵礦石、集裝箱等運輸體系大型專業化碼頭布局基本形成。
至2010年,港口適應度接近1∶1,全國沿海集裝箱專業化泊位數量達到377個,通過能力1.36億標箱。北方7個主要煤炭裝船港一次煤炭下水量達到5.8億噸,主要卸船港一次接卸泊位卸船能力4.55億噸;沿海港口20萬噸以上原油卸船泊位接卸能力達2.8億噸,全國沿海液化天然氣接卸能力達1830萬噸,沿海港口20萬噸級以上礦石碼頭通過能力達3.25億噸。
■內河水運建設
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明顯進展
到2010年,全國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取得明顯進展。長江干線上中下游航道進入系統治理階段,長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,10.5米水深航道延伸至南京,12.5米水深航道延伸至太倉,航道條件明顯改善;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;啟動京杭運河江南段三級航道標準建設工程,繼續蘇北運河二級航道建設工程等,堵航問題明顯緩解;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基本建成;按三級航道標準建設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,通往上海的主要集裝箱通道基本建成;航電結合、梯級開發建設取得重大進展,實現嘉陵江、湘江航電樞紐全線渠化。
以公用、專業化集裝箱等泊位建設為重點,實施重慶、岳陽、長沙、宜昌、武漢、九江、南昌、杭州、嘉興、湖州、蘇州、常州等主要港口碼頭建設工程。支持邊境口岸水運設施建設。
■農村公路
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、建制村通公路
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、建制村通公路
“十一五”期間,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120萬公里,全國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、建制村通公路,95%以上的鄉鎮和80%以上的建制村通瀝青(水泥)路。東、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(水泥)路,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。
加快農村公路渡口改造,2010年,現有汽車渡口基本完成渡改橋;其他渡口基本建成人行橋或規范碼頭;建設鄉鎮客運站15000多個。
形成以農村公路為依托,遍布城鄉、四通八達的全國農村客貨運輸網絡。東部地區和中部較發達地區鄉鎮和建制村客車通達率力爭達到100%;中部欠發達地區和西部地區鄉鎮客車通達率達到99%,建制村客車通達率達到95%。農村客運運力和安全性能顯著提高。
■區域交通
圍繞六大區域促進交通協調發展
圍繞六大區域促進交通協調發展
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、環渤海地區、長江三角洲地區、泛珠江三角洲地區、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六大區域交通協調發展。
東北老工業基地緊緊圍繞東北地區城鎮布局、產業基地和資源分布,以跨省區公路、水路基礎設施建設銜接為重點;
環渤海地區積極推進三大城市群間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設,強化大型專業化碼頭和快速集疏運通道建設,為2008年奧運會和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創造良好交通條件;
長江三角洲地區堅持高起點、高標準,加速提升交通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,其核心區率先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;
泛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加速推進公路、水路交通一體化為主線;
中部地區以強化高速公路、長江黃金水道等主要通道和樞紐的作用為主線;
西部地區確保2010年打通8條省級公路通道,到“十一五”末使西部地區公路、水路交通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■公路運輸
基本形成快速流轉的客貨運輸網絡
基本形成快速流轉的客貨運輸網絡
以國家高速公路網為載體,加快以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為龍頭的運輸站場建設,基本形成快速客貨運輸網絡,基本實現400公里至500公里以內當日往返,800公里至1000公里以內當日到達。加快高速公路長途客運網絡化、中途客運直達化、短途客運公交化、出租汽車客運規范化進程。高速公路客運運力全部為高級客車,其他城際客運運力為中級以上客車。
到2010年,營運貨車達到700萬輛,力爭重型貨車、專用車輛、廂式貨車的比例分別達到30%、30%和20%;營運客車達到220萬輛,其中大中型客車總量90萬輛,高級客車所占比重達到25%以上,中級客車所占比重達到50%以上。